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金爵奖最佳纪录片《我的诗篇》获评委一致好评 中国工人的影像史诗


在近日落幕的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上,中国纪录片《我的诗篇》获得了首次设立的金爵奖最佳纪录片。记者注意到,这部此前就已经因“工人诗歌”这一题材而备受关注的纪录片,获得了评委会极高的评价。随后,《每日新闻》也对评委会三位成员进行了同题专访,他们都表示,对这部片子,他们几乎没有争议,“选它为第一名,非常坚定”,并且它还将成为中国纪录片发展的一个风向标。



 
评委:不约而同被打动至落泪
 
 
  金爵奖最佳纪录片,一共有4个国家的5部入围影片参与角逐,但《我的诗篇》仍然拿到了总分15分中的14分!在颁奖现场,评委会给出的评语是:“这是一部非凡卓越、感人至深、富有原创精神的作品,以诗歌形式贯穿,深刻纪录了中国最有才华的工人诗人的生存状态。评委会一致认为,本片制作精良、感情充沛、极具张力。”
        其实,在去年的纪录片业界,就已经有很多人知道,吴晓波总策划了对工人诗歌的纪录片拍摄,年轻导演吴飞跃、秦晓宇带着极强的使命感,开始了对大量工人诗歌的搜集、整理工作。随后,摄制组深入工厂车间和煤矿,将镜头对准了六位最平凡的工人,记述了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喜怒哀乐,而大量的诗歌语言,让整部片子充满了令人动容的力量。
  这种力量感染到了评委。本土评委孙曾田当然很有感触,他说,自己在看片时被真正的打动了,并为之落泪:“这部中国纪录片,巧妙地选用了工人诗歌这一角度,展现了当今中国最大的劳动和创造群体——工人的生存境况和心灵追求。而且这种展现是全景式的。影片将个人与群体、生存的苦难和灵魂的高扬融为一体,形成一部中国当代工人的影像史诗。我们评委都坚定地选择了这部《我的诗篇》,认为在表现中国这样一个体量巨大、人口众多、发展迅速、泥沙俱下的時代和社会,承担起了纪录片的责任和义务。在中国,十分难得,堪称可贵!”
  孙曾田曾经担心,是不是自己的中国情结过于强大了,然而,他欣喜地看到,即使是对中国没那么了解的外国评委,也同样被深深感染。韩国评委金东元说:“这部纪录片将中国劳动者的现实状况以一种非常有力的方式展现了出来,将其整个故事又以电影的形式展现给观众,这是很优秀的。”
  评委会主席、英国纪录片导演马尔卡姆·克拉克则透露,总分15分,这部电影得了14分,“这是我的两个评委同事这个星期所看的参赛影片中最高的得分”,“我的评委同事和我都一致同意我们所有的决定,在讨论中,我们很少有意见不一致的地方。能看到像我们这次的得奖影片一样如此强烈而又自信的中国社会纪录片的出现,对我们三位来说都是非常欣慰的事情,作为一部中国影片,能在像上海国际电影节这般声名卓著的影视节如此激烈的角逐中获奖是一个极大的惊喜,我们对此都感到非常高兴。”

 
主席:相信中国纪录片未来光明

 
  这部纪录片横扫式的夺奖,也让孙曾田此前的担忧,减轻了不少——他在看片之前的评委见面会上曾表示,中国是纪录片题材大国,但不是纪录片大国。《我的诗篇》的获奖,他认为成为了一个风向标,未来将产生更多好的“属于世界的”纪录片。
  纪录片的窘境,在渠道和出路。以前,纪录片的播出平台太少,电影院很少放映,再加上原本最主要渠道——电视本身的没落,更一度让人觉得纪录片在中国难以前行。金东元说:“剧院是要以资金为基础才能进行运转,特别是那种企业所建立的剧院更是如此。而纪录片若想要单纯地以剧院为渠道而被众人所熟知是很难的。”
  然而,三位评委也都有着各自的解决方案。孙曾田说:“《我的诗篇》运用互联网方式组织创作,以电影方式呈现,体现了新时代纪录片的发展规律,同时保留了纪录片的真实特质,直面现实,直击人心,充满震撼力。相信这样的纪录片也是今后纪录片发展的一个风向标,代表着未来纪录片发展的趋势。”
  金东元则介绍了韩国的模式,他认为,纪录片导演不应该只是制作者,他还应该是宣传者,找一切机会让纪录片放映更多:“像现在在韩国,很多纪录片通过联盟上映,在不是剧院,但是有放映设施的非正式放映区,如居民中心,学校进行纪录片的放映。通过联盟上映而非剧院的渠道观看到纪录片的人也相比较更多。此外,也需要更多像电影节这样的平台使纪录片为人所熟知。”
  主席克拉克则认为,西方的一些经验和模式,可提供参考。“在西方,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纪录电影片是可以在票房上赚到钱的,不过前提是作品必须制作精良、充满娱乐效果、同时又能让观众感受到影片关心的议题。社会题材的纪录片在中国一个相对较新的现象,但我有很大的信心,随着中国人越来越熟悉纪录片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他们会明白,和故事片相较,纪录片更能揭示不同、而且往往更深刻的真实。一旦这样的认知变得普遍,我相信中国会很乐意支持本土纪录片的票房。中国电影观众会明白,这些持着一面镜子反映出中国社会中丰富、矛盾和其非凡美丽的中国新兴纪录片工作者,不管是男是女,都应该有他一席之地。我相信中国纪录片的未来是光明的,我希望在其中扮演一个小角色,来鼓励新生代电影工作者,让他们发掘直露在眼前的丰富世界。”

 
来源:上海国际电影节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企业文化|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13 北京国际纪实影像创意产业基地(BID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02629号京ICP备20020908